《非诚勿扰》中,邬桑驾车流泪而唱的那首歌就叫《知床旅情》。这首日本老歌,中国的邓丽君(听歌)(听歌)和关牧村都翻唱过;而葛优与邬桑在“四姐妹”居酒屋里演唱的也是一首日本老歌,叫《星》。据观众反映,虽然葛优和冯小刚(听歌)组合搞出来的影片,“要想不笑,除非打麻药”,但影片中这两段情节,在这两首老歌的感染下,很多观众眼眶润湿。
《知床旅情》和《星》,怀旧性很强。尤其是《知床旅情》,该歌歌词中提及的国后岛,正是二战后前苏联占据的北方四岛之一,该歌流露出两种无奈的心境:故土丧失,对国家的爱;与爱人分手,对情人的爱……这也正是《非诚勿扰》电影中表达的两种主要情感: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友谊以及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爱情。
1987年,从乐队单飞的谷村新司首次参加了日本一年一度的盛会“红白歌会”,演唱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星》,据统计,在演唱这首歌时,电视收视率曾突破了63%的惊人数字!他的唱片销量超过三千万张,在日本举办过近4000场个人演唱会,位列全国第一。
这首歌还有个名字叫《昴》,即是指天空中的昴星团,但多数中国人叫它作《星》。就像舒淇(评论:《知床旅情》冯小刚的“一声叹息”)说的那样,这是一首励志歌曲,讲述着主人公用执著对抗无常的命运的生活态度———尽管前路坎坷,仍应忠于心中的梦想,哪怕孤独,也要坚持前行。
《知床旅情》同样走红于上世纪70年代。1971年,生于中国哈尔滨的著名日本女歌星加藤登纪子唱红了它,之后经久不衰,连邓丽君也翻唱过这首歌,著名女中音关牧村也用日语演绎过这首歌曲,真可谓经典中的经典。地处偏远的北海道的知床半岛,其风土人情都由此得以被许多人所熟知。
“知床”在当地爱奴人的语言中是“天地的尽头”的意思,它是日本北海道北部临海的一个半岛,称为“知床岬”,与国后岛遥遥相望。这是个狭长的半岛,位于北海道最东端,西面鄂霍次克海,东临太平洋,有着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和完整的高山森林,2005年登录为世界自然遗产。
和略带悲凉壮志的《星》相比,《知床旅情》的旋律和歌词更加温情,但其实蕴藏着一份浓浓的岛国情结:日本是一个岛国,较高的纬度使得从北方来的冷空气常常袭扰,尤其是在北海道。日本的国民普遍有种小国危机感,民族自尊心特别强,民族性格尤其硬气、偏执,还有些自怜和自恋。
秦奋与邬桑分别前说“以前要好的朋友都各奔东西了,我挺想你们的,有时候觉得特孤独。”让异国他乡的邬桑倍感孤独。那是男人孤独的一种流溢的表现。
电影中这三分钟的清唱,纯粹是冯小刚的个人情怀,有人甚至认为“邬桑就是冯小刚”。前日在成都,他谈《非诚勿扰》,三次举例,说的都是邬桑无声而泣这一 段。“有人认为是电影最有价值的部分,有的认为最该剪掉,还有人分析邬桑哭泣的5种原因,我都没有想到”。“你偶尔会问自己,十年前的朋友在哪里?”不用 说,冯小刚自己肯定问过自己。据了解,扮演邬桑的演员本身就是冯小刚的哥们儿,人到中年,两个男人在镜头前后神交了一把,“钱对我不算事,就是缺朋友。” 肯定有人会在银幕前被击中。电影进行到这里,邬桑完全成了电影表达的次主角,一部调侃世事、景仰爱情的电影,突然感怀了一番中年男人的友谊,冯小刚说:“ 这不是枝蔓,是主干。”大概世界上没有另外一对民族关系像中日关系这样复杂:地理上一衣带水,文化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很难真正理解对方的文化和情感。邬桑 一个中国人唱着日本歌,竟然能够打动中国观众,关键还是因为—————调调。确切地说,我们并不知道什么叫做“知床”,也听不懂歌词,但那种调调会感染 人,调调并非只是旋律,还包括此情此景。
对这首并不懂歌词大意的日本歌曲的钟爱,完全来自影片中那三分钟的感动和共鸣:从小在亲戚家长大的我很看重真正的友情,朋友不是很多,三年前离开北京,离开曾经的朋友们来到成都,时常会有缺少朋友的遗憾和想念朋友的孤独。老婆说我提前进入了“中年危机”。
冯导在商业化(众多的植入广告)的贺岁电影中,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迷惘融入其中,电影多了一些苦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