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8日星期五

TD-SCDMA为何难产

TD-SCDMA最初是由西门子公司(Siemens AG)在德国推广的一项技术,在与W-CDMA标准竞争国际主导地位而落败后,TD-SCDMA被西门子与中国方面合作包装成W-CDMA的替代品。后来 中国将TD-SCDMA技术标准提交给联合国电信机构──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并使其正式成为全球三种3G标准之一。

但时至今日,大唐仍未准备好TD-SCDMA标准的商用化,而其他3G标准却在世界 各地普及开来,到头来中国成了目前唯一积极认可TD-SCDMA标准的国家。目前W-CDMA技术标准的全球用户已突破1.4亿,EV-DO标准的用户也 超过了7,000万。这两种技术标准正在实现巨大的规模效益,并形成了包括设备生产商和供应商在内富有活力的“行业生态系统”,相比之下TD-SCDMA 标准连商用化都还无法实现。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TD-SCDMA与各国际通用标准,特别是与W-CDMA标准的差距正越拉越大。被称 为“W-CDMA加强版”的HSPA技术能使数据传输速率达到每秒20至40兆字节。正因为它有如此强大的带宽,现在瑞典人上网正越来越多地选择W- CDMA加强版,而不是固定线路的ADSL。从手机上传视频文件已经成为现实。而TD-SCDMA那种传输率只有2.8兆的手机到现还在商用化的道路上挣 扎,预计这种手机最快也要到2008年夏季才能与大众见面。

虽然耗费巨大,但在中国的技术型官僚执意要在科技领域取得“突破”的局面下,看来中国还是要坚守TD-SCDMA标准。这与信息产业部前部长吴基传在90年的做法大相径庭,等于是竖起了推广本土技术标准和IP的大旗。

中国是引发全球电信设备行业整合的关键因素之一。华为和中兴通讯对外国同行发出了有力挑战,特别是在发展迅速的新兴市场上。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政府 推广TD-SCDMA技术实际上是在给这两家公司拖后腿。由于政府指派它们为TD-SCDMA技术的商用化提供帮助,这就分散了两家公司在与国际同行竞争 时宝贵的研发开支和时间。尽管华为和中兴通讯提升了研发经费在收入中的比重,但由于公司规模小,因而其研发支出仍然远远落后于爱立信 (Ericsson)、阿尔卡特-朗讯(Alcatel-Lucent)和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Nokia-Siemens Networks)这三大巨头。

推出TD-SCDMA的初衷──帮助国内厂商赢得更大的国内市场份额──现在似乎显得有些多余。2006年,华为在华销售的国际标准设备夺得了22%的国 内市场,占据设备合约的最大份额,也将爱立信挤下了市场排名的头把交椅。中兴则上升到第四位,排在诺基亚西门子通信之后。

TD-SCDMA 也没给中国的电信公司带来什么好处。中国政府通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ASAC)成为了四大电信运营商最大的股东。因而它也有责任确保这些公 司进行明智的投资。除了为中国客户和股东服务之外,这四大电信运营商的管理团队还要向两家上级机关报告:SASAC和中组部。

让SASAC 满意意味着要选择成熟的国际标准设备,但现阶段要得到共产党以及在许多经济领域推行地方标准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Reform Commission)的赞许则意味着应选择TD-SCDMA。由于中共指定中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China Mobile)采用TD-SCDMA,而不是实现从GSM到W-CDMA的自然升级,该公司的失望溢于言表。但由于TD-SCDMA还不能大范围推广,中 国政府决定禁止采用其他3G标准,从而延误了迫在眉睫的行业重组。

但能否让中国消费者满意则是TD-SCDMA尚未直面但却最为严峻的考 验。中国消费者选择手机的标准是时尚而不是科技。成功的移动技术必须能有很多种手机可供选择,包括中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诺基亚等国际厂商还没开始生 产这类手机,因此待选的机型不过有限的几十款,而已有的W-CDMA机型则有几百种。

为了保护TD-SCDMA在中国的商机,中国政府简 直无所不用其极,要求手机厂商砍掉在华销售手机的功能就是其一。比如诺基亚就被要求去掉其广受欢迎的N系列手机的3G功能。这样一来,中国在吸引国际厂商 在华生产和设计手机上取得的成功就变得岌岌可危:现在全世界的手机中超过40%都是在中国生产的。

如果中国要在TD-SCDMA技术上与国际厂商激战一番,并将其他3G形式的推出耽搁到2009年甚至2010年的话,那么消费者、厂商和电信公司将会付 出巨大代价。仅从所需的数十亿美元手机补贴来看,采用TD-SCDMA技术就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但中国面临的最大代价可能是贸易摩擦的加剧。虽然中国政府 号称TD-SCDMA是本土技术,但TD-SCDMA的IP分配在海外还有争议,像高通公司这样的西方公司如果觉得自己被排除在市场之外,那么则可能会提 出专利费方面的要求。

包括李克强在内的一些非工科出身的领导人进入中央政治局,表明随着对市场经济重视程度的加深,专家政治的色彩可能会有所冲淡。中国政府要做的不是去炮制 “按需创新”,而应该着重满足那些使创新得以大量涌现的必要条件,包括坚持发展教育和进行资本市场改革等。如果国家政策、以及政治家们都去充当向特定科技 领域划拨投资的背后推手,那么这样不但会抑制创新,还会阻止中国向前发展。

一个技术标准只有通过面向商业的研发和价值链培养,才能形成可见的市场。通过行政的支撑是难产的主要原因。

它的影响,误国误民(国家通信升级的契机,企业自生的发展)

想到中投等国家财富基金,为什么不藏富于民

想到登月计划,不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改善市场竞争规则,培养”商业科学“机制,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杜绝学术腐败(龙芯事件)。

2007年12月27日星期四

中国互联网的脊梁

新媒体,新媒体的建立将会加速瓦解不合理的机制和制度。
clipped from chinese.wsj.com
而在互联网内容方面,像百度(Baidu)、腾讯(Tencent)和阿里巴巴(Alibaba)这样由民营企业家创办的公司分别主导了中国的网上搜索、网络聊天和消费者电子商务市场。虽然中国对外资企业在这些领域的限制可能为它们的成功助了一臂之力,但获得了海外资金支持的中国企业家们在营销、分销以及业务模式方面勇于创新才是他们取得市场优势地位的关键之所在。
从这个角度看,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在中国至少是存在的。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在看待民营企业在互联网内容和服务市场的成长时却怀着一种复杂的感情,因为这对其自身在大众传媒领域的传统主导地位带来了挑战。
blog it

不平凡的一天

不知道什么原因,今天凌晨6:19的时候突然醒了,平时一般八点一刻闹钟响起的时候才会醒来,也许这意味着什么。

昨天是紧张的一天,为了晚上的会谈,和Van Loon整整谈了四十分钟,very tough. You know, my english is not very good. And the person faced to me is one smart and coony guy. I am sure that at that time he was not familiar the China salary structure rules e.g what is the total salary and how to calculate the net incoming.

The second tough thing is the family talk. All the others doubt my choice and I tried hard to convince them that I choose the bright career path direction from long term perspective. There was no result.

So I slept not well last night.

This afternoon, i gave a call to Van Loon to ask question about the annual and sick leave and room space stuff. I also suggested him to improve the percent of house founding.

At 5:30, He gave me the final offer. I am very glade. But the last mile is to get the support from my family.

My wife's opinion changed very quickly. There are two reason: 1) I told her my decision is on the standpoint of developing my career path 2) The new price is just fine.

With my wife's support, everything move smoothly. 真是不可思议的一天。

2007年12月25日星期二

Teamwork, Project Management 2.0 style

Teamwork的力量是无穷的,那要看如何组织一个团队,培养什么样的文化氛围,设计是否合理的激励机制。

扁平的组织结构会将权利下放到组织末端的每一个Team成员,扮演不同角色的团队成员会将他们的创造性发挥出来;将市场的变化和压力传递到整个团队,Customer Oriented, Embrace change and Improve productivity to help our customer to resolve problem,保持鲜活和不断进取是团队凝聚力的源泉;团队每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所有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角色,但不同的角色担负的责任和压力不同,所以不同角色的报酬是不同的,如何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如何激励每一个成员不断超越自己担负更重要的角色是Leader的责任。

clipped from www.developer.com

blog it

2007年12月24日星期一

2007:断裂社会的牛市咆哮

作者:袁剑 文章来源:南风窗
clipped from blog.mdbchina.com
工行银行超越花旗只是这个系列神话的开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中国铝业市值超过美国铝业成为全球最大的铝业公司;中国神华超过比博迪成为全球煤炭业老大;万科市值超过全美前四大房地产公司的市值总和。这个系列神话的高潮发生在2007年11月5日,这一天,中国石油开盘后,市值达到破天荒的1.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企业史上首个市值超过万亿美元的公司。有人计算过,这个市值相当于美孚+微软+花旗。2007年还未结束,在全球市值最大的前十家公司中,中国已经十有其四。

  换言之,中国股市的暴涨完全是建立在大型尤其垄断性国有企业利润不断超预期增长之上的。完全可以预计,随着央企不断整体上市,大型垄断国有企业在整个市场中的市值贡献及利润贡献比例将会越来越大,而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也将越来越强。这也就是说,中国资本市场再绕了一个大圈之后,又重新回到了国有时代。我们姑且可以将其称作“新国有化”。

  放眼中国资本市场,那些昔日被视为腐败、亏损渊薮因而饱受嘲弄的国有企业,现在却一个个变成了受人热捧的超级明星。对于那些熟悉中国改革历史的人来说,这多少有些玩笑的意味,而对于中国那些为数众多,奉私有化为改革圭臬的知识分子来说,则不啻是一种学术和智力上的羞辱。
在2007年11月的一次演讲中,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先生提供的数据非常直观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他说:“国内需求下降主要原因是收入分配中企业和政府占据的比重过高,而职工收入比重过小。从2002年到2005年,政府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上升了3.3个百分点,居民可支配收入所占的比重则下降了4.6个百分点。”与这个趋势一致,在2006年,中国的居民消费率已经降到历史最低点,仅36%。

  一边是财富向政府及企业迅速集中,它表现为政府财政收入和公司盈利的超常规增长,另一边则是公共品的极端匮乏和严重短缺,这实际上就是中国2007年牛市的基本背景。这是中国居民被迫向企业及政府公司注入福利所造就的牛市。

  显然,发生在2007年的中国金融狂飙,既不是一次普通意义上的泡沫,更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牛市。它比普通意义上的牛市和泡沫要意味深长得多。

  大多数人都将中国社会问题所引发的经济结构问题称之为“失衡”,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问题不是失衡,而是一种断裂。因为“失衡”意味着矛盾在原有体系中的可调控,可纠正,而断裂则意味着原有体系中的问题不可控制地滑向极端,意味着原有体系的打破。
 blog it

2007年12月21日星期五

警惕Google啊

你的分析印证了我的看法,Google停止对Soap方式的API访问的支持,其目的就是希望互联网所有的应用都构建在他搭建的infrastructure上,Google认为所有的访问都是JavaScript这一点过于强势和理想化。

幸亏有Yahoo和Google形成竞争,要不然Google又成了第二个微软了。对Yahoo表示致敬。
clipped from www.ghoul.cn

Yahoo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第一,Yahoo所提供的API不比Google少,而且开放得更加彻底,涉及更多的核心业务。具体可以查看Yahoo Developer Network。我最近使用过的就有Yahoo搜索API,天气预报API,链接分析API,应该还有更多。所有的API都有提供XML,JSON或PHP格式的输出。这方面Google就相对比较小气,Google的API大部分都是以JavaScript的形式提供的,也就是说Google给你一段JavaScript代码,你可以修改其中部分的内容,然后把代码嵌入到你的网页中,就可以使用,多数这样的服务是会带有明显的Google标志或者Power By Google字样的。Google提供的是经过封装的数据,而Yahoo提供的则是最原始的数据。Google提供的API易于操作和使用,但是灵活性不如Yahoo的高。

第二,Yahoo对整个Web业界的技术支持。实际上在Web世界里面的很多标准和协议里面,包括最常见的HTTP协议,XHTML规范等等,都有Yahoo工程师的参与,同时Yahoo的开发者网络里面也有大量的Web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的教程和指导。Yahoo的开发人员也会经常把Yahoo技术团队内部的一些先进经验与全球的开发者分享,有很多的教程和示例值得我们去学习。而我很高兴的是,雅虎中国的技术团队也学到了这一点。或者是因为Yahoo公司最主流的语言是PHP,大部分开发者都有十足的开源思想。而反观Google,Google很多时候推的是Google自己的标准,过度强调Google的品牌,纵使Google有Google Code,也有众多的API,但是感觉Google更多的是在做show,是在卖弄自己的产品和品牌。Open Social究竟是大家的还是Google的?Android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Yahoo毕竟也做过多年的互联网的老大,对整个业界的贡献是不能忽略的。我不得不承认Google的公关做得很成功。从Gmail开始,Google就一直在“低调地炒作”,Google赚了足够的眼球,同时也赚到了足够的投资,现在Google的股价是Yahoo的20倍有多,还一度盛传Yahoo将被微软收购。微软的霸道已经是公认的了,如果Yahoo没了,还有谁跟Google抗衡?

 blog it

搞定第一个Yahoo Map

费了半天工夫终于名副其实地Mash-up了一把,在主页上通过Yahoo Map的API得到成都的地图,并把自己的个人图片作为Marker绑定在地图上,还有点击事件弹出详细个人介绍的窗口,还是比较有成就感。

其实蛮简单的,主要的代码如下:

var map = new YMap(document.getElementById('mapContainer'));
map.drawZoomAndCenter("Chengdu", 10);

var imageMarker = new YImage();
imageMarker.src = "http://lh6.google.com/image/coolair.loveU2/RZyaWLYhxSI/AAAAAAAAABw/r6PMmZlOV8Q/s288/100_0102.jpg";
imageMarker.size = new YSize(125, 125);
imageMarker.offsetSmartWindow = new YCoordPoint(0, 0);
var latlon = map.getCenterLatLon()
var markerPoint = new YGeoPoint(30.15, 103.2);
var marker = new YMarker(markerPoint, imageMarker);
map.addOverlay(marker);
YEvent.Capture(marker, EventsList.MouseClick, onSmartWinEvent);
function onSmartWinEvent() {
var words = '

一个对生活,音乐和技术充满热情的人';
var words = words + 'see my Open Source toy
';
marker.openSmartWindow(words);
}

2007年12月20日星期四

这就是Rod Johnson

2007年12月18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