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4日星期四

反弹中的危机

今天我们走的是通过暂时的释放流通,让泡沫萎缩的时候速度慢一点,只不过仅此而已

你看银行里20万亿老百姓存款,一半以上在很少的人手里的,老百姓没钱,不从这里开刀,中国经济会有根本的改变可能性不是很大


真正的牛市中国把财富转向家庭,美国把银行国有化,有这两件事新的牛市就要开始了

---- 谢国忠
clipped from chinese.wsj.com
国非同寻常的贷款增长已经开始让人们担心有可能会再度爆发90年代时的那种不良贷款危机。第一季度新增贷款6,700亿美元,在短短的3个月里贷款总额就增长了15%,许多评论家都猜测这些钱到底流向了哪里。但很少有人思考这对中国的总体经济改革进程会有什么影响。一句话:影响很大。
要了解影响的原因和方式,首先应先看一看中国目前的增长模式。过去30年里,决策者一贯鼓励高储蓄和高投资。其结果是生产能力远远超出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或能力。因此,中国只能依赖出口,尤其是对美国的出口来吸收过剩的产能──尤其是在过去的十年里,美国消费者也很乐意这样做。但对美国消费能力的疑虑表明,中国目前需要进行的一项最重要的改革就是通过扩大内需降低对美国消费者的依赖。
回过头来看,决策者当时采取的对策破坏了消费的增长。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为了改善银行的资产状况,银行监管机构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使用政府资源向银行注入资金,二是将存款利率设定到大大低于贷款利率的水平。为了确保银行的高利润,存贷款之间的息差超过了市场自行决定时应有的水平。
这从两个方面打击了消费。显然,通过将大量纳税人的资源用于支付预期损失,监管部门从中国的收入中拿走了本可以进行消费的大部分资金。影响更大的政策是:压低企业贷款利率,以减缓不良贷款的增速,和为了保证银行的盈利能力而将存款利率压得更低。实际上,中国的储户被迫接受低得可怜的储蓄回报率,以帮助银行凭借高息差获得的利润获得资金。
这就是目前的刺激政策为何如此危险的原因。虽然银行贷款的激增可能暂时缓解全球收缩对中国经济和就业的影响,但它很可能会带来不良贷款再次大幅增加。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在短期内中国将被迫再次修复和重建银行资产负债表,要么是向银行直接注资,要么是强迫储户补贴银行,最有可能的情况是这二者的结合。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限制未来中国消费增长的措施都必然会限制中国经济的增长。新增贷款的爆炸式增长就可能会如此。为了换取暂时的反弹而鼓励新一轮大规模资本的不当配置,中国可能会让自己陷入多年的低速经济增长。
blog it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