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0日星期三

零售不等于真实的消费支出

clipped from chinese.wsj.com
2009年前三个月的全国名义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5%。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同期物价出现了下跌,这意味着实际增长率更高,为15.9%。这个数据看来显示出在中国经历2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低迷之际,消费还出人意料地出现了高速增长,这是因为受到了房地产和汽车销售回升的推动。
但许多经济学家一直觉得,零售额数据并不是反映中国家庭消费情况的可靠指标。许宪春本人也指出了这一众所周知的不足之处,他说官方公布的零售额数据包括一些不能被视为消费者支出的项目。
其中最重要的几项一是以企业和政府机构为对象的零售额,这二者当然都不是消费者;二是建造住房用的建筑材料,它其实应算作家庭投资的一部分。许宪春还说,零售额数据中也不包括用于教育和医疗等服务项目的支出,以及农村家庭所消费的自产产品。
许宪春在文章中写道,与零售额相比,通过城乡入户调查得出的家庭消费开支数据能更好反映消费者支出情况。
而家庭消费开支增长率要大大低于零售额增幅。许宪春说,国家统计局的家庭调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城市家庭的消费额实际增长了9.6%,农村家庭这一季度的消费额增长了9.3%。根据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上述增速快于2008年下半年,但却不及2008年上半年,当时物价正快速上涨。
民间机构的经济学家对国家统计局家庭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也有担心:这一数据的调查面虽然很广,但它似乎未能很好覆盖到中国收入最高和收入最低的家庭。而且这一调查得出的数据通常有很大波动性。不过,家庭消费开支数据看来确实更符合对消费的严格定义,至少更符合国家统计局对消费的定义。
许宪春在文章中说,国家统计局的初步估计显示,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消费者支出部分今年第一季度的实际增长率“不足9%”,显然低于零售额的增长率。不幸的是,许宪春没说此前几个季度的消费者支出增长情况,这让人难以了解消费者支出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blog it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