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lipse presentation前后
2006.12.18, Flank邀请我为6.9Team做一次Eclipse的Sharing,当时很兴奋。首先,这说明Eclipse还是有影响力的(多半是Flank一人的意思); 其次,对于我也是一个综合考验,要把Eclipse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尽管不太现实);最后,对于Flank所倡导的民间技术讨论,还是抱有希望(希望最终不是幻想)。
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的准备,内容基本充实。在准备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有足够的动力,系统全面了解Eclipse的进展,对于Plugin/扩展点/plugin和Component、OSGi的Bundle的区别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这些内容也最终反映在PPT中。演讲发挥得不是很好,Slide之间得连接有些生硬,和听众缺少互动。
讲完后得反应不是很好,大家觉得基本“概念太多,泛泛,没有把eclipse支持插件的原理讲清楚”。我不太同意这种看法:
1)我演讲得目标听众主要是不了解Eclipse,所以我花了不少时间在Eclipse历史和介绍上;对那些想了解Eclipse内部机制的听众,我将我的经验和理解融了进去,比如自己对于plug-in的定义和静态动态的分析,和OSGi、Component的比较。效果不好的原因,我讲得过于抽象,应该从Eclipse插件的开发实践入手,而这似乎是更加专注这个Topic的另外一个演讲。
2)Eclipse是一个庞大的软件体系,有Platform,General Framework,也有Domain Framework。Eclipse精妙的地方就是尽管庞大,但这庞然大物都是由最小单元——Plug-in组合扩展而成。我真的没有那么多精力对这庞大体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我所关心的是其本质——plug-in机制,我花了不少时间进行讲解,从Component和容器引入,然后分析和比较,其中OSGi的部分也应该属于这部分(Eclipse Plug-in正在转向OSGi)。可能的确是没有讲透,希望以后有机会让自己和大家都酣畅淋漓一回。
Flank的一句点评——“很有文化气息的演讲”,理解了我似乎被忽略的表达,对开源精神和Participation Age的宣扬。
以下是自认为精彩的部分
1) 所谓的“气息”
2) 我对Eclipse Pkug-in的定义和理解
3) 参考数据(IDE Shar)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