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增加支出吗
昨晚小崔说事中,作家张贤亮说——作为改革开放的既得利益者,要真正地保卫自己的既得利益,有两条:一条使更多的人受改革开放之益,也就是改革开放要扩大它的受益面,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的成果;第二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使制度不断完善。
许多学者表示,如果中国想在未来几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持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就需要纠正这一失衡的比例。刺激国内消费者增加支出将有助于支撑经济增长,降低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但除非中国政府减轻中国家庭在教育、医疗和养老方面的负担,否则国内消费者支出不会增加。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文化素质也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打造一个社会保障体系在中国已被证明是项尤为艰巨的挑战。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已经提高了对社会项目的重视程度,但项目支出的步伐通常赶不上政府承诺。1997年,中国政府曾表示计划到2000年将每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用于教育。这个目标从未实现:去年中国教育总支出仅占GDP的2.8%。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司长赵殿国近期在联合国一个论坛上表示,我们不缺少目标。我们所缺少的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政策和举措。
而且增加社会支出在中国不可思议的困难,原因是负责项目融资和运行的政府部门常常不明确。中国是个有着庞大行政体制的大国:有31个省、333个市、2,859个县和694,745个村。几十年来,北京方面在社会支出上一直缺乏指引,通常是让地方政府自己筹措资金。
相比只会花钱的社会保障项目,地方政府通常更有兴趣支持能提高税收收入的工业项目。比如,城市低保户收入保障项目只触及到了符合低保标准人群的一小部分,而且在最近几年中享受低保的人群并没有明显的扩大。
北京方面常常无法控制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项目,地方政府关注的首要问题与中央不同。地方政府官员抱怨说新项目缺乏资金保障,而中央政府官员则担心他们拨到各省的资金可能会去向不明。Capital Economics驻伦敦的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说,中央政府很难监控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
缺乏社会保障体系是中国消费者大量储蓄的原因之一。城市家庭的储蓄额占了收入的逾四分之一,而且比例还在逐渐上升。这种节俭与其说是显示了勤俭持家的美德,不如说是显示了大部分家庭背负的巨大压力。
面对要求采取更多刺激措施向消费者提供更为直接的援助的呼声,中国领导人可能会在未来的几周中采取更多措施。不过长期的解决办法还要求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分工,这项棘手的任务可能会需要花数年时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